
公元907年,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成功统一了契丹各部,成为新一代的契丹可汗。随后,他建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强大且独特的少数民族政权——辽国。回顾辽国的历史,我们会发现,这个政权与中原地区普遍存在的男尊女卑文化迥然不同,辽国的女性在国家的政治和社会发展中常常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。那么,辽国的女性为何能在政权中如此显赫?她们又对辽国的兴盛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呢?
1. 应天皇后
辽国女性的强势气质从耶律阿保机建立辽国的初期便已显露无疑。耶律阿保机的妻子,应天皇后述律平,正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铁腕女性。当年耶律阿保机曾被契丹的七个部落驱逐,失去了大汗的位子。关键时刻,述律平献计,效仿楚汉争霸中的鸿门宴,邀请七部首领赴宴,再利用埋伏将他们一网打尽,助耶律阿保机成功统一了契丹的八部。
耶律阿保机去世后,大臣们纷纷要求述律平陪葬,但她以“主少国疑”为由拒绝,反而亲自摄政。她甚至割断了自己的右手腕,将其置于耶律阿保机的陵寝之中,以示忠诚。更为震惊的是,她将反对自己掌权的大臣们也一同投入皇陵,作为陪葬之物。述律平以雷霆手段震慑群臣,确保了自己摄政的地位无人敢异议。
当需要拥立新君时,述律平更倾向于次子耶律德光,他以骑射闻名;而长子耶律倍崇尚儒学,反而不被述律平看重。由于新君的选拔由各部落首领共同决定,经过述律平的震慑和影响,最终选择了耶律德光为新皇。
展开剩余85%长子耶律倍虽曾逃往后唐求援,但最终遭述律平毒害身亡。命运巧合的是,耶律德光继位不久也病逝,随后耶律倍的儿子耶律阮继承皇位。述律平试图立自己的亲生儿子耶律李胡为继承人,未料此事暴露,最终被耶律李胡囚禁,晚景凄凉。
2. 萧太后萧绰
提到《杨家将》中的萧太后,许多人会联想到一位阴狠决绝的女性。而实际上,辽国历史上的所有太后多被称为“萧太后”,这是因为耶律阿保机建立辽国时,深敬汉高祖刘邦,将耶律氏的汉姓定为刘,而辅佐自己的三大契丹部族——乙室、拔里、述律——比作西汉名相萧何,故他们的汉姓统一定为萧。《杨家将》中的萧太后即是萧绰。
萧绰在29岁时,丈夫辽景宗驾崩,继位者耶律隆绪年仅十二岁。朝内外势力暗流涌动,宋太宗赵光义得知消息后,立即发动北伐,希望借此机会夺回失地。
面对这场危机,萧太后亲自统率大军南下迎战。她指挥耶律休哥击溃了宋军东路军主帅曹彬,又派遣耶律斜轸大败杨业率领的西路军。杨业本人被俘,首级被传阅三军以示震慑。辽军在萧绰的统筹下势如破竹,逼得宋真宗亲自出征。
这场战争最终以北宋割让燕云十六州,年缴纳十万两银币、三十万金帛向辽国进贡,并且赵光义认萧太后为“叔母”收场,彰显了萧太后的威望与能力。
除了应天皇后和萧绰,辽国还有像道宗时期的萧耨斤、天祚帝时期的萧师姑等一批杰出的女性政治家。那么,辽国为何能孕育出如此多强势女性呢?
1. 女性地位显著
前文提到,萧氏家族实际上涵盖了契丹的三大宗族:乙室、拔里和耶律。为保持皇室血统的纯正,辽国几乎不允许与外族通婚,甚至契丹内部除了这三姓之外的旁姓女子也无权与耶律家族联姻。在辽国两百多年历史中,历代皇帝无一例外地娶了这三姓的女子,统一称为萧姓,由此辽国政权的重要事务大多掌握在萧姓和耶律氏手中。
应天皇后述律平的地位堪比汉朝吕雉、唐朝武则天,但不同的是,耶律阿保机给予她充分权力,二人形成共治格局。萧太后萧绰虽因儿子年幼出面摄政,其执政之初便挫败强敌,显示其卓越的政治手腕和军事才能,这在中原王朝少有匹敌者。
2. 马背民族的传统
辽国是典型的游牧民族政权,建立于骑射和田猎的基础之上。辽国实行全民皆兵,男女皆须熟练骑射。女性同样以马背为家,擅长战斗与狩猎。具备战场能力的女性,自然有资格参与政治决策。
因此,辽国女性不仅仅肩负家务和子女教育,很多还亲自上阵杀敌,骑马狩猎。尤其是王公贵族的女性,常在幕后为家族谋划政治发展。正因如此,辽国在政治和军事领域涌现出不少才华横溢、智勇双全的女性,她们在国家的稳定与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。
3. 儒学教育的推广
儒学文化的传播进一步强化了女性参与政事的意愿。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,儒家文化贯穿始终,汉族及多数少数民族政权都推崇儒学。辽国儒学的发展,与耶律阿保机的大儿子耶律倍密切相关。耶律倍曾劝父亲:“孔子为大圣,万事所尊,宜先。”此后辽国广泛兴建孔子庙,掀起一股儒学热潮。
在这股浪潮中,贵族女性成为首批受益者。儒学文化的熏陶,加上辽国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,使女性获得了更多登上政治舞台的机会。
如辽中后期的萧耨斤和萧观音母女,皆为文学奇才。特别是萧观音,她创作的《回心院》十首,在女性诗词中堪称佳作,甚至引领了辽国女性由武转文的风潮。
4. 婚姻自由度较高
中原地区女性受封建礼教“男尊女卑”思想影响,婚姻家庭成为其枷锁,限制了女性的自我发展。而辽国妇女的婚姻制度则宽松得多,只要符合法律规定,婚姻受到政府保护,离婚再嫁亦属常事。这种自由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女性的权益和社会地位。
5. 担负重责
尽管辽国女性地位较中原提高,她们在家庭中仍负有生儿育女、养老育幼、相夫教子等重要责任。辽国甚至颁布条例,奖励孝顺的女子。社会评价往往通过对女性及其子女的看法影响她们的声誉。
已婚女子肩负的责任极为繁重,正因如此,辽国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相对较高。无论国家或家庭出现何种缺失,她们都能迅速补位,维持稳定。
然而,尽管辽国强势女性频出,整体女性社会地位仍低于男性。战争主力主要是男性,女性生理限制了她们在某些领域的竞争力。辽国对女性的优待,多基于她们作为母亲或功臣遗孀的身份。
总结
总体而言,辽国女性因其特殊的地域环境与风俗习惯,在本国社会中享有较高地位。这种地位的形成,与游牧民族因战争消耗巨大而急需女性繁育人口密不可分。辽国对女性的尊重,更多体现在对她们生育能力的保护与推崇上。撇开这一层面,辽国女性的地位与中原地区并无太大差异。女性地位的真正提升,依赖于她们深入参与社会发展的核心环节,才能真正发声,实现社会地位的平等。
参考文献:《契丹国志》《辽史》《宋史》
发布于:天津市展博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